第(3/3)页 后来还有一段小插曲:被俘后的刘曜还是很有骨气的,石勒让刘曜写信令其子刘熙投降。刘曜给刘熙的信中却令其“与大臣匡维社稷,勿以吾易意也。” 石勒遂杀刘曜。 前赵、后赵的洛阳之战,以后赵的胜利,前赵的灭亡而告终。 其实,两个国家的战争,临阵谋略固然重要,但归根结底是整体实力的角逐。在大兴土木与穷兵黩武中耗尽实力的刘曜,并不比石勒强大。临阵醉酒,或许,是因为不敢面对即将战败的现实。一战而败,看似偶然,其实也是必然。战场上的胜败,很大程度上,由战场之外的因素决定,比如财力、民心、国家政策。这些,直接影响到士兵的作战素质,进而影响整个战局。前赵与后赵平静安稳的那几年里,刘曜,战败了。 至于刘熙的反抗,不说也罢。 我挑了两段关于刘曜的评价附于下: 《十六国春秋》:“张茂谓马岌曰:‘刘曜自古可谁等辈也?’岌谓曰:‘曹孟德之流。’茂默然。岌曰:‘孟德,公族也;刘曜,戎狄;难易不同,曜殆过之。’茂曰:‘曜可方吕布、关羽,而云孟德不及,岂不过哉!’” 民国史学家蔡东藩有言:“刘曜石勒王弥辈,徒知屠掠,毫无英雄气象,不过因晋室无人,遂至横行海内,否则跳梁小丑,亦何能为?试看索綝贾疋等之倡言起义,一鼓而集十余万人,破刘粲,败刘曜,兵威大震,向使始终如一,则中兴事业,当属诸愍帝,而琅琊王睿无与也。彼刘曜石勒,亦乌能更迭称雄乎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