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6.最后的挽歌-《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十一月,石勒发兵三路进攻刘曜,十二月,后赵各路大军云集荥阳,总数达到八万七千人,其中骑兵两万七千人。

    连续胜利的刘曜很是骄横,连续失败的石勒却很是谨慎。事实告诉我们:对待事情的不同态度,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。比如,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。

    骄横的性格往往会引起麻痹大意,进而决策失误,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,然后,……无法弥补!

    对刘曜来说,真是大意了,大意到忘了在通往洛阳的险要关口设防了。而细心的石勒察觉到了刘曜的疏忽,军队迅速开至洛河,突然之间就到了刘曜的眼皮底下。

    刘曜忙陈兵于洛西,足有十万之众。石勒命石虎引兵自洛阳城北而西攻刘曜中军,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攻击刘曜前锋,石勒自出洛阳阊阖门,夹击刘曜。

    大战在即,这时的刘曜还在军帐中摆酒席,喝的伶仃大醉,真不愧是当年听惊雷而色不改的主,听说两军打起来了,才摇摇晃晃披挂上阵。他的排兵布阵出了大问题,多年的行伍经验让身临战阵的刘曜一眼就看出了毛病,不用思考。陈兵之地西阳门外沟壑纵横,地势十分不利,自己的士兵站在上面散乱如蚁,很难展开攻击。

    真该提前来查探一下地形,刘曜开始后悔:怎么就忘了战前侦查的重要性了呢?不过已经来不及,能做的就是抓紧补救,可惜,他的让部队向平坦方向移动的命令让本就散乱不堪的军队更加凌乱。后赵军队没有给刘曜多少时间,就在前赵军队最为混乱的那一刻,后赵全军发动了总攻。其实,在兵法上。那个时刻,也叫做军半渡而击之,虽然没有水。

    前赵军队立脚未稳即被击溃,军卒惊慌,争相逃命,根本没有像样的反击。刘曜在退兵时马陷石渠坠于冰上,身被十余创,为石堪生俘。石勒大获全胜,总计斩首五万余级。

    《洛阳大事记》中记载:328年八月,前赵刘曜攻金墉城,斩后赵将石瞻,枕尸二百余里;同年十二月,后赵乘刘曜不备,发起进攻,刘曜列阵于洛阳西,石勒进洛阳城。石勒与刘曜战于西阳门,擒刘曜并杀之,阵前杀前赵兵五万余人。

    史料公布这些数字时,没有半点感情流露。活生生的生命,一分钟前活蹦乱跳,一分钟后血肉横飞,倒毙在洛阳的土地上,史书上的记载,却像是折断了一根草棒或是木头,冷漠无情,并且从来如此。邙山山头可吞剑,一寸黄土一寸血!留予后人的只是一声叹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