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:康教谕-《大明:我有无数生活技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吴秀才看了张洛一眼。
    没想到一个乡下卫所出来的人。
    还能看懂朝廷曾经的旨意。
    吴秀才内心对张洛更加欣赏。
    明朝历史上多次出现过书院运动。
    洪武年间出现过一次。
    后面到了嘉靖时期。
    为了禁止明间书院愈加发跃。
    嘉靖皇帝连续两次下旨。
    不准名间开办私人书院。
    并同时焚毁已经开设的书院。
    吴秀才无奈的说道:
    “当朝几位尚书,侍郎,还有阁老都在泉州学堂呆过。”
    “这些私立的书院在朝中都有根脉。”
    “怎么可能会受朝廷的影响?”
    张洛这下子明白过来。
    嘉靖皇帝的禁书运动。
    实际上已经算的上失败了。
    当今朝廷,内阁大臣里的徐阶就是出自东南的心学学者。
    在东南文派中有着领导地位。
    此外徐阶的党羽。
    高拱,赵贞吉等都是以王阳明门徒自居。
    嘉靖皇帝严禁书院的最大原因。
    便是要遏制阳明心学在民间的扩散。
    但无奈,心学一派在朝中树大根生。
    不是轻易可以撼动的。
    张长伟问道:
    “这泉州学堂的人也能参加朝廷的科举?”
    张洛朝着张长伟说明道:
    “应该可以,只要过了童试。”
    “可以选择不到官府县学里读书。”
    “能以生员的身份进行乡试。”
    “应该有不少儒生都是这样走的。”
    吴秀才点头应和道:
    “张洛说的对,现今县学衰弱。”
    “凡是家境不错的学子都去了泉州学堂。”
    “泉州学堂有时会请附近的一些大家来授课。”
    “可谓县里的一项文化盛事。”
    “要不是留在县学,每月还有禄银能领。”
    “我都想跑去泉州学堂了。”
    张洛内心惊讶于东南地区的书院昌盛。
    即使是沿海倭寇泛滥。
    但福建地区的学院文化依旧非常繁荣。
    这些富商创办的私立书院。
    不光是一个普通的读书学堂。
    也是一个基层学术聚集地。
    大量的士绅文人会聚集在此处。
    自宋初开始。
    地方的名儒便开始了私下讲学。
    起初也只是找一些人多的地方。
    对着一些市井百姓稍微讲讲。
    但时间久了。
    这些自诩孔孟传人的儒生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