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羯人从来都是为匈奴人服务,在刘渊手下,或许,石勒听到了他的祖先的呼唤?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杀戮和胜利,拼命向他的主人邀宠。 但是,杀字的背后,固然是赫赫战功,杀字的背后,更多的却是累累白骨。 当战功越积越高,石勒的官位也就越做越大。刘渊的赏赐是慷慨的,授石勒安东大将军、开府。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安东大将军和平东大将军的区别,但是“开府”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,意思是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,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办公体系。不是相当大的官想都不要想这一点,是权力的象征。从那时起,石勒不光有自己的军事势力,还有一整套自己的行政班底。 对石勒而言,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。一个从纯粹的猎狗向不纯粹的猎狗的转变。当然了,本质上依然是猎狗。 309年,石勒进攻巨鹿和常山,尽杀二郡守将,攻克冀州郡县堡壁百余所。 在不断的胜利刺激下,石勒的部队增加至十万多人,更有文士的加入。 那时候的文化人就跟现在的大熊猫似的,很稀有很宝贵,可不像今天的大学生,满大街都是,虽然也是文化人,但却只能去扫大街、擦厕所了。石勒自己没读过什么书,可对那些前来投奔的文士书生们却很是尊重,专门成立了一个“君子营”,招纳文人谋士作为自己的智囊。 石勒其人,应该算是一个大老粗,文化程度和能背下来《吴子兵法》的刘渊不在一个数量级。在那个枪杆子就是一切的年代,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拿着钢刀舔着血的大兵面前就像个笑话。但,马上得天下,能马上治天下乎?况且,刘邦曾经有过经典的评价:发踪示迹,功人也!成功从不饶幸,石勒的见识真的不一般。 当年刘邦若是天天见了读书人就杀,张良、萧何之流早就吓跑了,定不会有后来大汉四百年基业。 石勒非同一般的见识效果立竿见影。 张宾来了。 张宾,赵郡(河北高邑县西南)中丘人,其人博涉经史而不泥于章句,意思也就是说他“好读书而不求甚解”,时不时的还能发散思维,不死读书,不读死书!曾经有个人也是这样,诸葛亮。豁达而胸怀大志,常常把自己比作西汉张良。……至少,他自己这样认为。作为作者,我没这样认为过,助纣为虐的张宾,比不过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的书呆子文天祥。 但是,不得不承认,他是个有本领的人,很有本领。 张宾是自己来的,没有故作矜持坐待明主,而是带着一柄宝剑到石勒的军营前玩了一通杂耍(舞剑),毛遂自荐的勇气到哪里都应该值得鼓励,石勒刚开始只是觉得这人有趣,然后就是聊天,善于相马的石勒很快就发现张宾是匹好马,千里马。算无遗策,石勒师事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