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 包装的重要性-《四合院之峥嵘岁月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咱们的人手还是不足啊。
    如果多上几十个漪清这样的秘书,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    咱们坐车坐船游荡,只管出主意就好。”
    陈冀生嘴上说的就是他目前的状态,秘书除了张漪清之外就是六大佬了。
    听了陈冀生的话,霍生夫妇也是相视苦笑。
    生意太多,赚钱太多,什么时候成了这么沉重的负担了?
    “好!
    那我抓紧安排港大的工商科。
    这段时间我们就做陈生的秘书了。”
    有了张漪清作为参照,霍生的双眼一亮。
    张漪清的培养过程,没有比霍生更清楚的了。
    这样的模式是可以复刻的,一时间,霍生对于港大的人才培养计划,也有了充足的信心。
    笼统的以工商科说人才培养,霍生包括其他大佬,没有实际的标准。
    有了参照标准,那就可以有的放矢了。
    相信其他大佬知道了这个培养标准,也会对港大的工商科无比热情的。
    跟着陈生做事,利益不小,但实在是太累了。
    如果能多培养一些跟张漪清一样的人才,那做事就很轻松了。
    两人大致转完郭生工厂附近的厂区,就直接分道扬镳了。
    霍生继续按照谋划做事,而陈冀生则是跟方姐一起去沙田消遣。
    “陈生,定做的水晶跟玻璃茶具,已经空运到港。
    到沙田厂区之后,咱们先看一下?”
    与霍生的疲惫不同,方姐这边是心焦。
    焦心于芳妮集团不能快速的发展,忙乱之中做事,就显得有些疲惫了。
    霍生那边可是真的累,十大地产项目,无数地块的争夺,大局的把控,都是需要耗费心力的。
    一天之中,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,要用于处理各种事务,不累才怪呢。
    陈冀生近期针对芳妮集团的谋划不少,但许多画的都是大饼,比如咖啡、奶茶的连锁。
    比如刚刚谈成的合股事宜,还有就是打太古的闷棍,许多事的进展,都需要长期的过程。
    只有红茶的包装,是贴近于现实产业的。
    芳妮集团积存的丝茶规模,已经成为方姐的沉重负担了。
    陈生这边有了实际的谋划,方姐也是玩出了一把梭哈的豪气。
    从小巴上下来,看到小山一般的包装物,陈冀生也有些挠头。
    之前跟方姐说过,要试用一下,结果她这边直接就执行了。
    “方姐,以后做精品的包装,还是要试行一下的。”
    一把梭哈是豪气,可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    芳妮集团以后做的都是大宗,行差走错,损失是不小的。
    资本要做的事情,无非压低成本,提高利润,损失多了显然是在打压利润。
    “没办法呀,陈生,积存的丝茶太多。
    衬衫厂的设备,刚刚交付了定金,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投产。
    老厂的产量固定,每个月的消耗量,都不及进货的零头。
    茶叶生意,再没有起色,霍生那边的资金压力就很大了。”
    方姐说的也是实情,面对一国的出产,港城作为消耗地,太小了。
    不能极速的打开丝茶市场,积存的货物,就会慢慢的压垮霍生。
    如今芳妮集团的洋瘪三业务团,除了很小的一部分在做纽扣产业。
    更多的人,都投入了丝茶的销售之中,做销售,前期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也不小。
    陈冀生的策划的红茶包装,算是方姐的一颗救命稻草。
    她这边想着,藉此冲击一下市场,或许会有奇效。
    “万一这茶具不能用……”
    这是陈冀生唯一担心的问题,玻璃茶具如今是不多的,一旦东西做的不对,就是损失了。
    “不会!
    第(2/3)页